在租赁关系中,承租人对租赁物享有占有、使用和收益的权利,但并不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。然而,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对承租人的权利进行限制或扩展,这种约定通常被称为“权能约定”。权能约定是指在租赁合同中,双方可以就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内可以使用哪些设备、设施以及如何使用等事项达成协议。例如,在商业租赁中,房东可能会允许租户装修店面以适应其业务需求,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装修的范围和标准,以及在退租时恢复原状的责任。
尽管合同自由原则赋予了当事人较大的自主空间,但并非所有的权能约定都有效。根据法律规定,某些条款可能因为违反公共政策或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权能约定的例子及其法律界限:
-
转让使用权:出租人可以在合同中禁止承租人将租赁物转租给他人,或者要求得到出租人的同意才能转租。但是,如果该约定违反了当地关于分租的法律,则可能是无效的。
-
修缮义务:出租人通常负责维护和修理租赁物,但如果合同中约定由承租人来承担这些费用和责任,那么这样的约定必须符合当地的法律规定,否则可能被视为不公平或不合理的条款。
-
解除合同的条件:合同中可以约定在特定情况下,如违约、不可抗力事件或其他原因下,任何一方有权终止合同。不过,此类约定不能违背法律的公平原则,也不能剥夺任何一方的合法救济手段。
-
担保权益:合同中可以约定,如果承租人不履行其付款义务,出租人可以将租赁物作为抵押品出售来收回欠款。然而,这类约定需要遵守相关的破产法和其他有关担保权益的法律。
总之,租赁合同中的权能约定虽然提供了灵活性,使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自的权利和义务,但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。任何权能约定都不能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,也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公共利益的原则。因此,在签订合同时,各方应确保所有条款都是清晰、公正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。